如果说城市是容器,那么建筑就是这个容器里最鲜明的符号。有人把它设计得规整肃穆,像一排齐刷刷的士兵立在街头;有人却反其道而行,把想象力塞进钢筋水泥里,让整座建筑本身成为一个谜语——需要你站在原地多看几眼,才意识到它的“真面目”。
这些建筑,有的背负着三百年的历史,在风雪中屹立不倒;有的直接建在海拔两千多米的山巅,成为人类驯服极端地形的见证;还有的“偏不循规蹈矩”,像跳舞、像昆虫、甚至像一部能发短信的老式手机。它们或许不在传统意义的“美丽”范畴,但它们都让人印象深刻,甚至忍不住怀疑——设计师当时到底在想什么?
接下来,这30座来自世界不同角落的建筑,可能会让你重新定义“建筑”的边界。
1、这座建于18世纪的房屋是挪威诺兰郡哈特菲耶尔达尔市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木材结构经过反复修补仍保持原貌,外墙被多年风霜染成深褐色。

2、意大利蒙特克里斯塔洛海拔2760米处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阿尔卑斯避难所,由石块堆砌而成,入口窄小,四周就是垂直山壁。

想到当年士兵们在此抵御严寒和炮火,更让人心生肃然。
3、土耳其格雷梅有人在天然的凝灰岩层里凿出居住空间,窗洞错落分布,宛如一座灰黄色蜂巢。

难怪有人说,这里是大自然和人类共同雕刻的作品。
4、印度的蛇形寺庙,供奉克里希纳神,寺体蜿蜒向上,中轴弯曲如一条昂首的巨蛇。

一个信仰就这样被雕成了石头的形状。
5、韩国的蚱蜢咖啡馆,外形一模一样的巨型蚱蜢趴在玻璃房顶,绿色金属外壳在阳光下闪光。

“邪恶还是可爱”恐怕得看你怕不怕虫子。
6、捷克布拉格的跳舞的房子,两栋主楼像是在旋转中互相拥抱,玻璃与混凝土的结构交织成奇特的曲线。

看多了方方正正的楼,这样的姿态倒是让人放松不少。
7、意大利米兰的“拉托拉·阿尔科巴莱诺”大楼,外墙涂满彩虹色的竖条,从街头看像是一块巨大的调色板。

走进去之前,心情大概已经被先调亮了三度。
8、武汉科技馆,外观如打开的书卷与现代钢结构融合,屋顶线条似波浪起伏。

科学在这里被包装成了可以直视触摸的形状。
9、“坠落之星”,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一处艺术装置——一间小屋像是半挂在教学楼顶角。

站在楼下总想问:这真不是刚刚“砸”上去的吗?
10、日本大阪的“独木舟”大厦,外形像一艘直立的白色独木舟插在空中,两侧开着规则的舷窗。

仿佛随时有人会说“放水,我们要起航了”。
11、印度的南极研究基地,整体呈舱状模块组合,涂有防腐特殊涂层,以应对极寒和海风侵蚀。

建筑和科考人员一样,在极地环境中“驻守”。
12、南澳大利亚健康与医学研究所,玻璃幕墙上布满类蜂巢的金属格,以减少热量流失。

这是把生物学概念直接印进了建筑外观里。
13、布鲁克林日落公园的“工业城大厦”,多栋旧厂房被改造成艺术创意园区,外墙保留了铁锈与涂鸦。

工业的旧皮囊下,长出了新的文化血脉。
14、德国法兰克福某地铁站入口,如同一辆蓝色电车冲破地面,车头半埋在砖石道路中。

城市幽默感,有时候就藏在地铁口。
15、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某公寓楼突然出现在低矮建筑群之间,高度和风格的突兀令人一度以为是投影错位。

谁站在这栋楼顶,估计能俯瞰全区八成风景。
16、荷兰一处巨大的开放市场建筑,拱形屋顶内壁绘满鲜艳的水果、蔬菜图案,内部则是摊位与公寓混排。

在这里,连买菜都能像逛艺术馆。
17、土耳其安塔利亚的飞机形状“科罗纳多酒店”,白色机身造型逼真,机翼下直接是客房阳台。

看来有些人是真的想“住在飞机里”。
18、意大利米兰街头的一面涂鸦墙,整面外立面被画成立体错觉画,彷佛一个世界正在另一栋房子里展开。

走近了,才发现自己只是“画中的路人”。
19、美国加州恩西尼塔斯的集装箱住宅区,多个集装箱堆叠成三层住宅,各自有阳台和大面积玻璃窗。

环保和创意在这里找到了稳定的平衡。
20、巴塞罗那的巴特罗之家,由高迪设计,外墙布满波浪曲线和马赛克彩陶,阳台形似面具。

在高迪手里,建筑早已不只是建筑。
21、英国的阿尔弗雷德国王塔,建于1772年,石材堆砌厚重,塔身细长,顶端开有瞭望窗。

两百多年过去,依然稳如初建。
22、中国广州的圆大厦,一个巨大的圆环状建筑漂浮在珠江边上,直径达到138米,被称为“铜钱大厦”。

显然,设计师是把“财源滚滚”直接落实到建筑上了。
23、日本名古屋一栋囤积者住宅被拆除前的照片,窗户几乎被堆积物封死,庭院像小型垃圾山。

这是另一种“空间的终极利用”。
24、荷兰阿姆斯特丹一处新建住宅区,低密度、倾斜屋顶,色彩温暖,像童话小镇搬进现实。

住在这里,仿佛每天都在度假。
25、“超越”,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的一处公共艺术装置,两条钢制轨迹在空中交错延伸。

在城市天际线中加入一笔手写的签名。
26、桂林的日月塔,一座融合传统佛塔和现代材料的双塔建筑,入夜后金光与银光交相呼应。

不怪有人停下脚步,只为多看一眼夜色。
27、澳门新葡京酒店,其外形像一朵绽放的花中夹着金色子弹,夜晚亮灯时极具辨识度。

它几乎已经成了澳门的视觉标签之一。
28、昆明的“小灵通”大楼,正面造型完全复刻了老式按键手机,连天线位置也一模一样。

路过的人很难不多笑一秒钟。
29、河北的天子酒店,外墙是三位福、禄、寿造型的立体塑像,每位高达数十米,并肩屹立。

把神仙请进酒店,这事儿他们真的做到了。
30、广西新媒体中心的“擎天柱”,外墙垂直延伸并带有巨大镂空环圈,如机械支架般支撑天空。

第一次见,可能会怀疑这是科幻电影场景。
这些建筑有的出现在街头巷尾,被日常熟视无睹;有的藏在极地高原,需要跋山涉水才能触碰。它们像社区中个性迥异的邻居,各自讲述着不同的故事。
如果让你挑一座“最想亲眼见到”的建筑,你会选哪一个?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也许下次旅行目的地就决定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