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适马宣布将自行承担美国针对日本商品新增的 5% 关税成本,而佳能、富士等规模更大、资历更深厚的企业已明确表示将通过涨价和削减成本应对。PetaPiexl 发文表示这一差异背后,藏着适马独有的经营逻辑 —— 其他厂商难以复制的三大核心优势,共同构成了它定价策略的底气。
适马的定价决策根植于其以 “可及性” 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品牌坚信摄影应当是充满乐趣的体验,这一理念源自创始人的传承:“摄影是与快乐相关的事业,人们在幸福时刻才会按下快门”,现任 CEO 山木和人始终践行这一哲学。因此,适马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同时,始终追求亲民定价,拒绝让器材成为摄影的门槛。这种理念直接体现在产品开发中,例如全新 BF 相机以简约流畅的设计弱化操作复杂度,旨在让所有人都能轻松享受创作的乐趣,上市后收获的热烈反响也印证了这一思路的成功。
日本会津的垂直整合工厂是适马控制成本的关键。这座位于福岛县、自上世纪 60 年代建成以来持续投入的工厂,承载着品牌对本地社区的经济、文化与伦理责任。适马在这里实现了从玻璃研磨、金属加工到塑料成型的全流程自主生产,甚至包括原材料的自制,这种高度垂直整合的模式使其能将生产成本控制在远低于同行的水平。正如山木和人所言:“集中生产让品控更稳定,若依赖全球采购廉价零件,反而难以保证一致性。” 更关键的是,作为主流镜头厂商中唯一坚持 100% 日本本土制造的品牌,适马避开了同行将生产外包至其他国家所面临的风险 —— 当美国对这些外包产地加征高额关税时,其他厂商的成本优势瞬间瓦解,而适马的本土生产模式则免疫于此。
非上市公司的属性让适马得以摆脱股东利益的束缚。不同于公开上市企业需迎合股东对利润增长的持续要求,作为家族式经营的企业,适马的决策完全围绕用户需求展开。山木和人甚至没有独立办公室,而是与工程师并肩工作,这种扁平化管理确保团队始终聚焦摄影文化本质 —— 他认为,即便是工程师也需理解并尊重影像文化,才能造出真正贴合摄影师、电影人需求的器材。这种 “用户优先” 的导向,使其在面临关税压力时,能做出牺牲短期利润、承担额外成本的选择,而这恰恰是受股东利益制约的同行无法效仿的。
适马的选择并非单纯的 “让利”,而是其独特企业架构与经营理念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当其他厂商因成本压力被迫涨价时,人们或许会疑惑 “为什么只有适马能做到”,但答案藏在那些难以复制的细节里:从企业文化到生产模式,再到股权结构,这三重特质的叠加,让适马在关税冲击下的定价决策,成为了其他相机品牌学不来的 “独舞”。
暂无评论内容